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生命的花火

生命本来就是一束耀眼的花火|冷静的力量一样使人热血沸腾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走向极端的文化故里买卖  

2010-07-22 21:05:44|  分类: 论·说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走向极端的文化故里买卖

 

本报评论员 银玉芝

 

山西永济市普救寺旅游景区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,普救寺将以1000万元的身价面向全球征集莺莺塔的独家冠名。(722日新华网)在这则报道中,著名爱情故事《西厢记》的发生地被定在了山西永济市。而自称曾造就了张生和崔莺莺一段佳缘的永济市普救寺,在其网站公布此消息同时,还有更崇高的想法,莺莺塔的此次“征婚”或许为中国文物保护开辟了一个新形式。

 

首先让人难以断定的是,崔莺莺这个人物是真还是假。这一点很重要,因为按照日前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下发的通知,要求规范人物故里命名和开发事项,特别提到“虚拟人物不宜命名故里”。《西厢记》是部文学作品,崔莺莺的爱情故事,只是个故事,尽管在现实中有好几个版本的原型。至于故事的发生地,山西永济市算一个,河北博陵(今河北安平)也说自己是,河南辉县市也在争夺,后者于2007年被列入了河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至少有这么三个地方在争夺,而争夺的竟然是一个虚拟人物的所谓故里。

 

当然,这并不是说虚拟人物就没有文化开发价值,但是生拉硬拽说虚拟人物有故里,还要进行争夺和大肆开发,这就着实有些荒唐了。普救寺莺莺塔很有名,这不假。既然有历史文化的积淀,不进行商业开发那简直是犯傻。普救寺莺莺塔当然进行过很多开发了,最新的商业开发或者说炒作是征冠名。理由是莺莺塔自公元1563年重修,已经过了447年,现在莺莺塔每年维护和管理的费用都在两百万元左右,仅靠门票收入远远不够。

 

每个景区要进行过度开发或者涨门票,似乎都喜欢这个理由,维护管理费用不够。我只是想说一句,莺莺塔几百年了应该都没有收过门票,门票一说不过是近几十年才有的吧,按照普救寺景区的说法,这几百年莺莺塔不知道是怎么在维护,也不知道是谁在维护。而莺莺塔收来的门票,包括可能冠名的这1000万,到底能有多少用在对其的维护上?

 

普救寺景区说,“我们想寻找有文物保护责任感的企业家来投资保护莺莺塔,让人们能长久地在这爱情之塔下祈求爱情。”特别需要指出的一点是,如果莺莺塔真如景区所说那么有历史文化价值,那么保护莺莺塔的责任首先是景区和管理部门,而非企业家。如果真当莺莺塔被冠名后,任何时候在被提及时都要加个前缀,譬如“张三莺莺塔”、“李四莺莺塔”…… 张生大概要愤怒了,这不知道算是对爱情的保护还是亵渎?

 

为莺莺塔冠名,和很多名人故里争夺、过度开发一样,这真的不再是一件和文化历史有关的事情,只是在进行资源的极端压榨。“文化搭台,经济唱戏”当然没有错,在发展到极端之后,大概可以说,让文化唱戏比经济唱戏,更有看点,更有卖点。就在这个过程中,效益或许来了,文化历史却被遗弃,没人去真的保护它,在乎的只有收益,眼球和赚钱才是硬道理。

 

正是因此,名人故里随便可以争夺,随便可以制造,真的假的虚拟的名人都可以生出多个故里。名人存在与否不重要,故里是真是假也不重要,只要沾点关系,随便一个景点也可以做很多文章,故里只是工具,随意炒作折腾都可以,目的很简单只要能来收益。真假不重要,手段不重要,文化价值不重要,只有赚钱和发展很重要。这样逻辑支配下,荒唐的事情注定很多。

 

2010722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447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