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生命的花火

生命本来就是一束耀眼的花火|冷静的力量一样使人热血沸腾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重视乘车陋习背后的东西  

2010-08-04 21:42:27|  分类: 论·说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重视乘车陋习背后的东西

 

本报评论员 银玉芝

 

连日来,本报持续报道了市民乘坐轻轨的不文明现象,并联合武汉市文明办、武汉地铁集团发出“陋习不上轻轨,做文明武汉人”的倡议。这得到社会各界积极响应和支持,大多数人均表示“从自己做起,做个文明的市民”。(详见本报近日连续报道)

 

我们乐见市民对于这份倡议的积极响应,更希望乘车不文明现象能够明显减少。当然,文明乘车习惯的养成,绝不会因为媒体对不文明乘车现象的批评,以及一份倡议和正面引导、宣传就立竿见影。正如本报83日刊发的“长江观察”所谈到,公共文明有一个培育的过程,任何公共生活都有一个演练的过程。但这个过程到底需要多长,乘车陋习背后的成因,值得我们进一步深思。

 

事实上,乘车文明本质上是礼貌的表现,而这背后体现的是对他人的体贴和尊重。正是因此,越多人尽量做到对他人的尊重,乘车陋习也就必然很少。这也便是我们要进行倡议和报道的原因,通过我们对陋习的批评,对文明的倡导,更多人自然会思考自己的行为是否足够文明,是否尊重他人。但是,倡议是不具有强制力的。当然,指望于通过强制手段,让每个人都文明乘车,也是不现实的。不仅仅成本高企,而且也不具备可操作性。

 

对于文明、礼仪的倡导,其实已经不少。在“陋习不上轻轨,做文明武汉人”的倡议之前,光和交通有关的文明倡议至少包括:公交车乘车文明、的士驾驶文明。但遗憾的是,这些方面的陋习依旧被带到了轻轨上。这并非说明我们对文明的倡议是无价值的,而是实际而深刻地反映出,文明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,而是一个社会进步的渐进过程。各个国家和社会的文明进程其实都说明了这一点,这背后有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和社会规则因素。因此,对于陋习我们应该有一个更加深入和理性的认识。

 

认识到这一点,我们必然会思考,光有乘车文明的倡导,显然是不够的。一个社会的道德文明,来自于社会传承和从小的良好教育。这方面,我们曾经作为泱泱礼仪之邦,引以自豪。但是近现代以来的波折,文明的断层和教育上的不够,这方面我们实际是有课要补。正是因此,我们无论是在倡导文明乘坐轻轨,还是倡导文明乘坐公交,实际都是在补课。所以,除了媒体的报道宣传和倡导,要让文明乘车成为市民的习惯,从小的学校教育、家庭教育、社会教育,以及人际之间的示范效应都应当重视。

 

本月将进行武汉文明指数测评,据悉,中央文明委可能会暗访轻轨。这既是外在的压力,也是内在的契机。我们希望,通过测评能够更好地引导市民,能够让各个社会部门更加重视公众礼仪、文明的养成。同时,最不希望看到是为了测评而重视,之后对陋习就视而不见。既然文明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,一定要意识到,文明乘车的培育不仅要精心,而且也要有耐心,要持之以恒。

 

201084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422)| 评论(1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